編者按:為深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進一步推進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工作,展現(xiàn)各二級學院在本科人才培養(yǎng)和教育教學改革方面的舉措、成效與特色,學校特組織開展“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學院巡禮”活動。本期巡禮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政課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課教師隊伍責任重大”。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發(fā)表的重要講話言猶在耳。近年來,九江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特別是關于高校思政課和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學校黨委、行政的正確領導下,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著力建強教師隊伍“主力軍”,筑牢課程建設“主陣地”,擦亮思政工作“金招牌”,提升社會服務“新效能”,不斷為馬克思主義學院高質量發(fā)展注入新動能,奮力開創(chuàng)立德樹人新局面,推動馬克思主義學院邁上新臺階。
一、黨建領航奮進路,凝心聚力譜新篇
學校黨委高度重視馬克思主義學院和思政課建設,始終堅持“馬院姓馬,在馬言馬”的鮮明導向和辦學原則。學校黨委書記李明斌親自聯(lián)系學院,每年定期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學院建設重大事宜。學院以黨建引領思政課教育教學,推動馬克思主義學院旗幟鮮明、理直氣壯辦好思政課。
(一)黨建引領教研工作提質增效
學院持續(xù)優(yōu)化黨支部設置,依托行政科室和教研室建立黨支部,不斷加強黨建引領;緊扣思政課教育教學中心任務,充分發(fā)揮黨支部把準方向、促進發(fā)展、狠抓落實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大力推動黨建與教學科研工作融合發(fā)展;充分發(fā)揮學院教師黨員在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方面的先鋒模范作用。近年來,學院榮獲“九江市百優(yōu)支部”“九江市黨務技能大賽三等獎”“校優(yōu)秀基層黨組織”“校黨建工作樣板支部”“校主題黨日活動一等獎”等榮譽稱號。

馬克思主義學院市級黨建榮譽
(二)黨建引領思政教育培根鑄魂
堅持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武裝與思政課建設同步推進,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將理論學習成果與思政課教學有機融合;將“三會一課”、主題黨日與集體備課會相結合,促進黨建與業(yè)務同頻共振、協(xié)同提升。

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社會實踐研修

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主題黨日活動
(三)黨建引領社會服務走實走心
以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為指導,以社會熱點問題和時代需求為切入點,打造具有鮮明特色和強大傳播力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宣講團隊。九江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宣講團成立以來,在校內外累計宣講500余場,覆蓋九江市各政府機關、企事業(yè)單位、社區(qū)、村等,內容涉及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黨史學習教育、革命傳統(tǒng)教育和國情省情市情教育等,形式多樣,深受聽眾好評。學院教師積極參與社會服務活動,通過講座、研討會、志愿服務、橫向課題等形式,為社會各界提供優(yōu)質的思政教育資源。


馬克思主義宣講團在校內外宣講活動
二、弘揚教育家精神,爭做新時代“大先生”
學院通過完善政策體系、工作機制和保障機制,著力開展師資培育培訓工作,打造一支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思政課教師隊伍,在教育教學領域取得顯著成效,為承擔全校思政課教育教學任務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
(一)筑牢隊伍根基,彰顯責任擔當
目前,學校有思政課教師96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41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25人,博士在讀2人。入選全國高校優(yōu)秀中青年思想政治課教師擇優(yōu)資助計劃2項、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骨干1名、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1名、省中青年骨干教師3名,2人受聘外校研究生導師,1人獲江西省高校“十大優(yōu)秀思想政治課教師”稱號,2人獲江西省高校“十大優(yōu)秀思想政治課教師”提名獎,3人獲評江西省高校優(yōu)秀思想政治課教師,1人獲江西省“全省模范教師”稱號。

學院教師榮獲“全省模范教師”稱號
打造教學隊伍,通過以賽促教,提升思政課教學水平。近五年來,獲全省思政課教學比賽特等獎(一等獎)5項、二等獎7項、三等獎3項;獲批省級一流課程1門;省級教改重點課題3項,省級教改一般課題6項,省級基礎教育研究課題5項;獲評江西省教育廳“最美思政課”1項,省級“師生同臺”示范課1項。

全省思政課教學比賽特等獎

五省(區(qū))高校思政課教學比賽三等獎

江西省教學比賽一等獎

獲批江西省一流本科課程

獲評江西省教育廳“最美思政課”1項

獲評省級“師生同臺”示范課1項
(二)科研協(xié)同推進,激發(fā)創(chuàng)新活力
學院建立教學科研結合機制,出臺教研激勵辦法,成立“琢玉青年”科研團隊,鼓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尋找科研增長點,以教促研、以研促教,營造教研相長、齊頭并進的良好氛圍。近五年來,學院教師主持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項,教育部項目8項,其他省級科研項目50余項;獲江西省社科成果獎二等獎3項,三等獎2項。

馬克思主義學院部分國家社科基金項目

馬克思主義學院部分江西省社科成果獎
(三)推進“大思政課”建設,搭建協(xié)同育人平臺
學院圍繞課程建設,踐行OBE教學理念,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學院堅持開門辦思政課,強化問題意識,突出實踐導向,充分調動全社會力量和資源,建設“大課堂”、搭建“大平臺”、建好“大師資”,設立實踐教學基地,推出優(yōu)質教學資源,做優(yōu)品牌示范活動,推動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結合。學院注重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全力推動了“問題式專題化團隊教學改革”,成效顯著。學院獲批全省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團隊1個、全省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共同體1個、全省“家門口”大思政實踐教學基地2個。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九江學院社會系統(tǒng)學研究中心”掛靠在馬克思主義學院,成立“九江紅色文化研究中心”,開設“紅色經(jīng)典影視賞析”“看電影,品社會與人生”“大學生身心健康調適技巧”等特色課程。
三、擦亮德育招牌,培育時代新人
學院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強化組織領導,依托“文心琢玉”思政工作室,積極構建“三全”育人、突出“五育”融合的“3-4-3”特色思政工作模式。
(一)三平臺
積極打造以思政課代表為核心的學生自主育人平臺。
建好以“青馬研習社”為基礎的社團育人平臺。
搭建以“琢玉思政”公眾號為依托的網(wǎng)絡育人平臺。
(二)四環(huán)遞進式育人模式
聽·“琢玉漫談”。定期邀請校內外專家結合社會輿論熱點、群眾關注焦點、學生思想堵點等問題開展講座交流。

聽·“琢玉漫談”
讀·“經(jīng)典書籍”。定期組織開展“觸摸經(jīng)典”讀書班,每期配備5名思政課教師作為指導教師,每期招收30名左右的學生。

讀·“經(jīng)典書籍”
答·“青春之問”。通過微信公眾號和“青春之問”專用郵箱收集學生中普遍存在的思想困惑、學習問題等,疏導學生關于學習、生活、社交、戀愛等方面的“小疑慮”及“小障礙”。

答·“青春之問”
研·“紅色文化”。打造“行走式思政課”,先后組織學生參觀共和國英烈方志敏特展、葉挺指揮部、九江市抗洪紀念館等地,引導學生傳承紅色基因。

研·“紅色文化”
(三)三項大學生展示活動

青年大學生領航計劃展示活動

青年大學生分享黨史故事展示活動

青年大學生宣講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活動
馬克思主義學院供稿
責編:向真 審核:黃冬久 汪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