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下午,柬埔寨王家研究院孔子學院金邊國際大學漢語中心舉辦“中國紅燈籠”文化活動。金邊國際大學漢語中心60余名學生參加。

展示燈籠
伴隨著春節(jié)和元宵節(jié)的腳步,稍加留心,隨處可見中國紅燈籠高高掛起,一片喜慶、祥和之景。活動開始,九江學院選派漢語教師志愿者符素梅邀請學生們一起展示了中國紅燈籠。

符素梅介紹燈籠
符老師講到了中國紅燈籠起源于西漢時期,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種類有宮燈、紗燈、吊燈等。在絕大多數中國人和華人眼中,紅燈籠象征著闔家團圓,紅紅火火、喜氣洋洋,光明幸福等。人們會在燈籠上寫“福”“恭喜發(fā)財”“萬事如意”等吉慶漢字以表示祈福。

同學們學做紙燈籠
之后,學生們在學習了“燈籠”“宮燈”“紗燈”“吊燈”這些新漢字時,紛紛翻出自己拍在手機里的中國紅燈籠的照片,有些同學還有元宵節(jié)時的慶祝視頻。學生們亦在老師的演示指導下學習做中國紙燈籠。

同學們開心展示自己的制作成果
活動結束后,同學們紛紛開心展示自己的制作成果,并且把自己做的紅燈籠帶回家。
本次活動同學們很是歡喜,對中國紅燈籠多了些許了解。同學們表示希望有機會了解更多的中國文化。據悉,下次還會開展如武術、太極拳、剪紙等系列文化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