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主辦,、江西省僑務辦承辦,、九江學院協(xié)辦的2015年“海外紅燭故鄉(xiāng)行”—泰國校董團江西之旅,于5月19日正式拉開帷幕,。我很榮幸成為本次活動的隨團記者,,在這為期九天的行程中了解到很多以前不了解的歷史,也體會到泰國華校校董校長們對中華文化摯愛與對華文教育事業(yè)的熱衷,。
首站,,我們來到中國江南三大名樓之一的南昌的滕王閣,站在滕王閣之腳下,感受到中國歷史建筑的大氣,,外看三層的樓閣,,實有七層。更是添加了一層神秘感,。陽光正好,,每一位出行滕王閣之人,無畏樓梯的狹窄,,爬上滕王閣,,進入一層一層的滕王閣殿,感受著古人對這座閣樓的贊賞與情懷,。泰方校董為這座樓的精致所折服:“第一層有著‘西江第一樓’金匾,,是地位的象征;第二層有著‘人杰圖’是文化的象征,;第三層有著回廊四繞,,是中國建筑風格的象征;第四,、五層有著《地靈圖》是信仰的象征,;第六層是滕王閣的最高游覽層,則能明顯感受到‘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美景,?!?/p>
第二天,代表團抵達九江,,最先到訪曾被譽為“海內(nèi)書院第一”,、“天下書院之首”的白鹿洞書院。在白鹿洞書院,,校董們深深感受到古時學堂的悠和靜,。他們認真聽著導游介紹白鹿洞的“七心學規(guī)”—專心立品、潛心讀書,、澄心燭理,、虛心求益、實心任事,、平心論人,、公心共事和白鹿洞教規(guī),對中華的教學治學之道充滿欽敬之情,。泰國校董們希望把理學家朱熹的“博學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發(fā)揚到海外華文教育中去,,讓更多人了解中華文化。
接著的廬山行也是九江行中必不可少的去處。廬山是“以豐富的文化背景和美麗的自然環(huán)境并存的世界名勝”,。此行一起感受廬山花徑的幽美,,錦繡谷的險峻,美廬的厚重,,仙人洞的陡峭,,《廬山戀》的浪漫,再一起逛著老別墅,,聽著老別墅的故事,,實在有趣!“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句話,,在泰方校董們看來實至名歸。尤其觀看電影《廬山戀》時,,呈現(xiàn)的更多的是中國思想的蛻變歷史,,讓觀眾都感受到中國思想觀念的變化發(fā)展。廬山的自然美景,,孕育滋養(yǎng)了廬山豐富的歷史文化,,二者交相輝煌映,相得益彰,,充分體現(xiàn)了廬山作為天下名山的獨特魅力,。
江西行的第三站是中華瓷都—景德鎮(zhèn)。泰方校董們游覽了景德鎮(zhèn)古窯,,古窯環(huán)境淡雅靜謐,。行走在景德鎮(zhèn)古窯里,看著大師精心制瓷,,校董興致勃勃地體驗了制瓷過程,。制瓷藝術彰顯中華歷史文化,。“青花玲瓏粉彩顏色釉”為景德鎮(zhèn)四大名瓷,,泰方校董對瓷文化也顯好奇,。隨后,瓷樂也是古窯中參觀的一大重點,,在音樂中大家享受陶瓷到來的清淡雅致。
最后本次紅燭江西行活動來到最美鄉(xiāng)村—婺源。有人說她是“中國最美的鄉(xiāng)村”,,也有人說她是“最后的香格里拉”。泰方校董此行來到江灣,、李坑許多保存良好的古村落,,與青山綠水與粉墻黛瓦、飛檐戧角構成一幅幅恬靜自如、天人合一的畫卷,。大家行走在小橋流水人家中,,看到婺源人民洗衣做飯,吆喝買賣,,一張張笑臉,,一口口鄉(xiāng)音彰顯,深感婺源人民親切有趣,,樸素自然,。泰方校董感嘆婺源優(yōu)美自然風景的同時,也贊美婺源人民的性格開朗樸實,,稱贊婺源不愧為中國最美鄉(xiāng)村,。
這次“海外紅燭行”活動于5月27日圓滿結(jié)束??此剖怯螝v,,但其實真正是泰國校董們心系故鄉(xiāng)的一次情感體驗之旅。在校董們看來:“此次紅燭行就是回家的一次旅途,,中國是我們永遠的家,,我們也會盡自己最大能力把‘家’的文化歷史傳播出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