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至6月13日,2023年第十五屆嵩陽·白鹿書院文化之旅在我校舉行,鄭州大學副校長張倩紅率領由鄭州大學教務處、哲學學院、文化素質(zhì)教育辦公室、歷史學院、后勤管理處、評估中心等部門教師和學生代表組成的師生訪問團一行21人來校訪問交流。從2008年開始,兩所大學、兩處古書院共同牽手,已成功舉辦了十五屆“嵩陽——白鹿”“白鹿——嵩陽”雙向書院文化之旅。今年的主題是——芳華:用青春點亮未來。


6月12日上午,2023“嵩陽—白鹿書院文化之旅”暨“芳華:用青春點亮未來 師生會講主題活動”開幕式在主校區(qū)逸夫圖書館報告廳舉行。鄭州大學副校長張倩紅、我校黨委書記趙偉致辭,校長陳小林主持開幕式。鄭州大學訪問團師生,我校副校長李松志,原副校長陳春生,校黨委委員、宣傳部部長劉平和我校各部門負責人、各二級學院黨委書記及師生代表出席開幕式。


開幕式上,趙偉代表九江學院師生對“千里迢迢,赴約潯陽”的鄭州大學來訪師生表示熱烈的歡迎。趙偉表示,位于廬山之麓的九江學院,與植根中原大地的鄭州大學,因白鹿書院和嵩陽書院而相識、相交。同學們通過會講、辯論、吟誦、知識競賽等形式學習和體悟傳統(tǒng)書院文化精髓,激勵自我專心立品、潛心讀書、虛心求益、實心任事。多年來,九江學院和鄭州大學不斷加深合作,拓展合作范圍,在學生交流、學術合作、協(xié)同創(chuàng)新等多個層面結出豐碩成果,使“白鹿?嵩陽書院文化之旅”活動成為校際文化交流和大學生文化素質(zhì)教育活動的經(jīng)典品牌,產(chǎn)生越來越深遠的影響,惠澤越來越多的學生。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們要加大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挖掘力度和傳承力度,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守正創(chuàng)新中厚植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讓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煥發(fā)出時代華彩。

張倩紅在致辭中對書院文化交流活動的舉辦表示祝賀。她說,九江學院和鄭州大學情誼綿長。書院文化之旅活動是兩所學校共同打造的文化育人品牌,也成為兩校校際交流的平臺與紐帶,并產(chǎn)生了非常好的效應。十五年來,兩校師生圍繞書院文化、大學精神等主題開展文化交流活動,一年一主題,文脈賡續(xù),弦歌不斷,書院文化之旅活動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光彩。今年活動的主題是“芳華:用青春點亮未來”,這是一個立意當下、展望未來的主題。“時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脈相承”,河南和江西兩地孕育了不同的歷史文化,卻洋溢著共同的青春精神——執(zhí)著奮斗!這一獨具中國特色的青春精神長期激勵著廣大青年學子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堅定理想、奮勇前行。

鄭州大學副校長張倩紅、我校副校長李松志代表鄭州大學和九江學院進行合作簽約。鄭州大學與九江學院將本著優(yōu)勢互補、精準合作、共同發(fā)展、確保實效的宗旨,在師資隊伍建設、管理隊伍建設、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與社會服務,以及教學資源共享等方面積極開展對口合作。

開幕式后,鄭州大學副校長、博士生導師張倩紅教授做客我校第198期濂溪講壇,作了題為《悲情與榮耀——走進猶太人的精神世界》的精彩報告。



下午,在逸夫圖書館報告廳舉行了書院文化之旅活動師生會講及表演。我校文學院院長李勤合教授以《朱熹的2年零28天》為題進行了教師會講,從不同維度闡釋了白鹿洞書院的文化內(nèi)涵和精神實質(zhì),以及對于當下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現(xiàn)實意義和現(xiàn)代價值。鄭州大學歷史學院國學系副主任孟巧穎教授進行了精彩點評。



在學生會講中,鄭州大學和九江學院學子同臺吟誦經(jīng)典詩詞、講說青春內(nèi)涵,致敬青春芳華,暢享美好未來。鄭州大學學子以《征程萬里闊,奮斗正當時》《純學累功,不妨精熟》為題進行匯報,表演了《青春中國》朗誦節(jié)目;九江學院學子以《青春點亮未來》《滿天的星星會說話》《且把詩酒趁年華》《與青春同行,與國學為友》為題進行了匯報,表演了《愛蓮說》伴樂詩朗誦和《書院細語》情景劇。鄭州大學兩位教師為兩校學子帶來了伴樂詩朗誦《我為少男少女們歌唱》。主題匯報和節(jié)目表演體現(xiàn)了當代青年學子對青春的思考和追求,也展現(xiàn)了他們身為新時代新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當晚,“嵩陽-白鹿書院文化之旅”文藝晚會在我校藝術學院演藝廳隆重舉行。鄭州大學訪問團和我校師生為晚會帶來了11個精彩的節(jié)目。鄭州大學副校長張倩紅,我校黨委書記趙偉,副校長王萬山、李松志,原副校長陳春生,校黨委委員、宣傳部部長劉平,鄭州大學訪問團、我校各單位負責人以及師生代表觀看了晚會。









群舞《佳茗行》《瑤光賦》、雙人舞《紅色戀情》等舞蹈節(jié)目色彩繽紛、熠熠奪目,人天以和,舞以象之,達到力與幻想、流動與意象、意境與想象的藝術境界;民樂合奏《賽馬》、歌曲《春風十萬里》、器樂演奏《卡農(nóng)五重奏》、合唱《滿江紅》、箜篌獨奏《春江花月夜》、古箏協(xié)奏曲《定風波》余音繞梁,經(jīng)久不息,用音樂語言再現(xiàn)了美景、情感以及樂器的獨特魅力;配樂詩朗誦《琵琶行》將音樂、詩文和感情融為一體,讓現(xiàn)場觀眾產(chǎn)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

6月13日清晨,雨后氣清景和,兩校師生乘車前往白鹿洞書院考察研學。靜謐的千年書院,門前古樹垂蔭,溪水輕吟,在廬山文化研究中心滑紅彬副研究員生動的講解中,兩校師生感受著千年文脈的精髓與魅力。

兩校師生在白鹿洞書院合影留念

廬山文化研究中心滑紅彬副研究員講解書院文化

兩校師生集體誦讀《我愿遇見你,嵩陽·白鹿》
在朱熹塑像前,我校副校長李松志博士為鄭州大學文化素質(zhì)教育辦公室主任吳艷利老師頒發(fā)了“傳承書院文化 豐潤兩校友誼 十六載功在不棄”的榮譽證書。

副校長李松志為鄭州大學吳艷利老師頒發(fā)證書
“我愿遇見你,白鹿。相見雖然恨晚,但后會總算有期。來日,我會為你帶來青春的芬芳,帶來人生洗滌之后的模樣,帶來藍天一樣無垠的明亮,以及這片土地永不枯竭的憧憬與夢想!”本次書院文化之旅活動在兩校師生深情合誦原創(chuàng)詩歌《我愿遇見你,嵩陽·白鹿》中圓滿落幕。
自2008年起,鄭州大學與我校交替舉辦的“白鹿·嵩陽書院文化之旅”活動,逐步推進深化了兩校間積極互訪、共同探索、攜手創(chuàng)新的友誼與合作;形式多樣的豐富活動不僅引導激勵著兩校學子擔當起傳承傳播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歷史使命,也是兩校推進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的生動實踐。
李金玲 吳雯 范錦娜 謝艷/文 李金玲 張博天 張康民 吳逑煌 章歌 謝艷/圖
責編:李金玲 審核:汪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