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下午,教師教學發(fā)展中心組織的第五期名師論壇在逸夫圖書館報告廳舉行,此次活動的主講嘉賓為云南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長、博士生導師董云川教授。副校長陶春元、校紀委書記魏立平與各二級學院教學副院長、教研科科長、教務處、實驗中心等機關部門成員、青年教師研習營學員等一百余人一起聆聽了董教授的精彩演講——教育的智慧。活動由中心副主任許禮生主持。

董云川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涉及“高等教育學”、“管理哲學”和“生存智慧”三大領域。此次報告,董教授以自己多年來對高等教育的研究和一名高校教師的切身體會感悟出:做教育真好(功德感);做教育真累(責任感);做教育真難(藝術感)。品德高尚的教師對學生的教育力量是巨大而深遠的,因而育人是點燃人心的功德事業(yè)。教師工作的“示范性”和學生所特有的“向師性”,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和崇高的位置,對學生有著熏陶誘導和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教師應有高度的職業(yè)責任感,這將支撐著教師的教育行為。教學是一門藝術,而藝術是無止境的,需要教師不斷去創(chuàng)造、豐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求學生“學會”,更要求他們“會學”,教學就是要使學生達到豐富知識、純正心靈、舒暢胸懷的藝術境界。董云川教授還引用傳統(tǒng)文化中的處世哲學對教師個人心理狀態(tài)進行了分析,鼓勵教師應擁有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將教育事業(yè)當作最崇高的工作與最大樂趣,并為之不懈努力和追求。

對于什么是教育的真諦?教育的價值何在?如何堅守?董教授對當前中國高等教育的“創(chuàng)新教育”、“素質(zhì)教育”、“品德教育”、“技能教育”、“全面發(fā)展教育”等熱點問題進行了剖析,以獨特的視角,深入闡述了返璞歸真的教育才是“對”的教育。他認為,高校的教育觀念、治校方略、傳統(tǒng)精神的形成必須持之以恒,世紀傳統(tǒng)才能凝聚起大學的精神。教育管理重在“理”,只有在管理中理順關系,理清職責,才能“理”出活力,“理”出效益。評價教育表面上指標是條件,但其本質(zhì)是教育的過程,教育過程就是教育目的。同時作為教師切忌出現(xiàn)“教育者常常忙于教育別人而忘記了教育自己”的尷尬局面,教師應在工作崗位上不斷修煉自己,做到局內(nèi)情、局外觀、底氣足。

最后董教授播放了勵志微型紀錄片《播種未來》,通過復旦大學鐘揚教授援藏13年的感人事跡,勉勵在座教師——師者,智慧的寶庫,精神的脊梁!

董教授富有激情又充滿風趣的報告仿佛為我們開啟了一扇智慧之門,讓我們在夜空中看見了教育智慧的星光,給我們啟迪的同時也引起我們更深層次的思考。報告結(jié)束后,部分教師還與董教授進行了進一步的交流與探討。